大连常住少数民族人口49.5万人,56个民族齐全,民族团结之花在这座开放包容的城市竞相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和发展了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生动局面。9月份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以来,本报记者遍访城乡,多层次、全方位感受到我市各民族水乳交融、唇齿相依的融合发展新貌,并结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出“大连各民族一家亲”专栏,以增强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汇聚起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春燕

  “小敖,时间不早了,赶快收拾收拾上班吧,剩下的活儿交给我。从泡崖到开发区,这一路可不近啊……”已经换好大白装的满族大叔吴文琦,拍了拍蒙古族小伙儿敖长海的肩膀,对这个清晨5点多就来当志愿者的年轻人心生喜欢。他们都是甘井子区泡崖街道万众社区的志愿者,他们生活的社区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立冬之后,气温骤降。万众社区活动室里,党员们的热情如同火炉一般温暖。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上,十几名少数民族党员你一言我一语共话社区建设。“疫情期间辖区一些居民生活上遇到不少困难,有的老人就医难,有的年轻人就业难,咱可不可以搞个‘一对一’帮扶?不分民族、不分老少,谁有困难咱就帮!”“党的二十大,习总书记说‘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咱社区自2000年成立以来就以多民族共生共荣为特色,各种文化艺术队伍已经有20多支了,可以在此基础上发展民族原生态文化,打造咱‘万众’的特色文化品牌……”

  说干就干,少数民族党员的建议很快掷地有声。蒙古族原生态文化队的队长常百岁年轻有活力,他请来了会唱“呼麦”的老师令队员们兴奋不已,这种古老的原生态艺术即便是蒙古族同胞也不是人尽皆会。满族、朝鲜族、藏族、苗族、维吾尔族原生态文化队也闻声而动,最近俄罗斯族原生态文化队也进入了筹建阶段。

  能歌善舞的姜萍大姐是朝鲜族原生态文化队的队长,这两天她发现古丽不来参加活动了,心里十分牵挂这个教她跳新疆舞的维吾尔族同胞。听说古丽家开烧烤店,社区便张罗着帮他们一家人扩大经营——开网店送外卖。古丽感动得热泪盈眶,她说:“还记得我们一家刚来大连时就是在社区的帮助下落户,社区就像我的娘家,一有困难就伸出援手。”

  万众社区副书记蔡美娜兴趣广泛,她虽然是满族,但社区里的各民族文化活动她都参与。“我们社区有十多个少数民族,虽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活动,但参与者从来都是多元的,各民族同胞在一起交流学习特别开心。”尤其让蔡美娜感到自豪的是社区的朝鲜族门球队,“去年全区比赛,我们这支平均年龄75岁的门球队力拔头筹获得冠军,让‘万众’名声大震。”

  与万众社区南北相望,沙河口区马栏街道文苑社区也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在社区枢纽式党群服务中心的图书室里,居民刘学文正津津有味地翻看《轻松学蒙古语》。“这里有很多关于少数民族文化和语言的书籍资料,没事儿过来学习一下挺有意思。”他早在4年前就开始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我们小区是居民自治小区,两栋楼119户人家,有一次我们搞睦邻节、摆百家宴,这才发现身边的邻居有好多是少数民族。”刘学文说这让他对少数民族文化产生了兴趣,在他看来各民族只有相互了解才能彼此尊重、只有融合共存才能和谐发展。

  马栏街道商会秘书长陈昀飞是文苑社区的蒙古族居民,4年前他发起组建了一支少数民族志愿者队伍,每周一次开设面向全市开放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公益课。“每次课都有三四十人,不少是家长带着孩子来学,老师主要是少数民族大学生以及高校教授。”陈昀飞说,社区里开展的很多民族文化交流活动都很受居民欢迎,尤其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朝鲜族同胞在文苑广场教居民们腌制辣白菜。

  文苑社区书记吴畅时常被居民之间“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氛围所感动,她说:“我们的社区治理工作就这样在不经意间解锁了‘幸福密码’。”

  以党建引领文化,以文化推动文明,以文明促进和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基层这一肥沃的土壤中进一步扎深了根须,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社区这一社会治理的小细胞中不断丰富着形式和内容,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扎根群众、服务群众、引领群众中呈现出更加艳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