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珠落玉盘般清脆,如呢喃细语般低回;如淙淙泉水般婉转,如飞瀑直泻般急越……伽    琴如水的琴声从三楼的窗口飘然入耳,这是在大连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里才能常饱的耳福。

  冬日的午后,阳光明媚,文化馆的老师们正在排练厅习奏伽    琴。一有闲暇,馆里的老师们便一起交流学习民族乐器、传统弓箭等富有朝鲜族民族特色的技艺。

  今年9月,由文化馆原创的朝鲜族打击乐合奏《在阳光下前行》,作为辽宁省唯一入选作品、东北三省唯一音乐类入选作品,入围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群星奖”的全国总决赛,这是群众文艺领域的政府最高奖。8位演员中有3名是朝鲜族杖鼓艺术市级非遗项目学员5名是馆里的老师,除了考文辉、全正男是打击乐专业的老师外,李雪花、郭微、金美伶都是声乐和键盘专业的老师。

  1991年出生的全正男是《阳光下前行》的作曲,这一作品以朝鲜族传统的民族打击乐为主,融入了汉族打击乐器—大堂鼓和西洋打击乐器—架子鼓。这一融合性的创作让作品在全省几十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融合性的创作思路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大连朝鲜族群众长期以来与各民族同胞交融互助的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表达。”全正男说,他写过很多融合了不同元素的民族音乐作品,跟他的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 “我从小一直在朝鲜族学校读书,但我的邻居都是汉族,我有很多的汉族玩伴儿。母亲教邻居阿姨做辣白菜、邻居阿姨教我们渍酸菜,我是吃辣白菜长大的,也是吃酸菜长大的,我觉得都很好吃。”

  在大连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有很多与教授声乐舞蹈、琴棋书画无关的故事。这个大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馆,始建于1953年6月23日。追其前身,由居住在旅大的朝鲜人于1945年12月自发成立。它像一个大家庭,70多年来成为大连民族团结进步颇具特色的标志性元素。尤其是其始创于1993年的“大连市朝鲜族民俗文化艺术节”,更是像摇篮一样孕育了大连朝鲜族群众的精神家园。

  全正男就是伴随着朝鲜族民俗文化艺术节长大的,“民俗节举办第一届时我就参加了,当时我才三岁。家人们将几天前就开始准备的朝鲜族特色美食装在铝饭盒里、盛在搪瓷盆里,里三层外三层地用包袱皮包好,有的顶在头上,有的拎着、捧着,一大早就乘公交车来到火车头体育场,民俗节就是大连朝鲜族群众心里最重要的节日,舞台上有唱有跳歌舞升平、舞台下摔跤拔河掷  

  顶罐,成千上万的人在一起过节的热烈气氛真是溢于言表。”此后的每一届民俗节全正男都去参加,直到现在家里还保存着全家参加首届民俗节时的照片。

  作为辽宁省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基地,大连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已经挖掘申办了朝鲜族伞寿宴、传统婚礼、传统掷    游戏等多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正男是杖鼓艺术的传承人。“我对杖鼓的喜欢就是受文化馆的熏陶。”他说,“小时候总跟家里人到文化馆参加活动,看人家表演杖鼓自己就跟着学。后来考到延边大学艺术学院学习民族器乐专业,拜延边歌舞团杖鼓演奏家金仁锡为师。”

  恩师仙逝,老人家把他珍爱了一辈子的杖鼓送给了大连学生全正男,叮嘱他要把朝鲜族的杖鼓艺术广泛传承。全正男没有辜负师傅的嘱托,来到文化馆工作后更是发挥专业特长—朝鲜族学校的学生、中老年群众、各大高校的朝鲜族大学生,喜欢民族传统艺术的男男女女都跟他学杖鼓。“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把个人爱好变成了终身职业。”全正男说,对于他,大连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是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反哺报恩的归宿。

  授课之余,馆里的老师们经常一起打磨作品,在他们的心中,群众文化是艺术之花最肥沃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