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虽至,大连石岛工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却是一派热气升腾的景象,全负荷生产状态不仅因为全球造船行业景气度显著回升,更源于该企业潜心研发锻长板、在关键性技术上不断突破、核心竞争力的显著提高。今年11月,石岛工业成功跻身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行列,这意味着该企业成为“中国制造”的排头兵,牢牢占据着全球细分市场上绝对份额。

    石岛工业专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生产,不断突破“卡脖子”技术,提升高端装备研发制造能力,是我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实践。“在今天全世界所有集装箱运输船上用于固定集装箱的绑扎件中,每10个有3个出自我们企业。”谈及成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用绑扎件生产基地时,该企业董事长鹿林表示。集装箱船用绑扎件生产技术曾被欧洲国家垄断,石岛工业通过与国际巨头合作,积累丰富的研发、制造经验,进行技术迭代革新,在相关市场和领域掌握了举足轻重的话语权,成为全球船舶配套产业巨头麦基嘉及马士基、中远海运等知名船东的重要合作伙伴。

    今年10月,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首批队员乘坐“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征,赴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雪龙2”号是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石岛工业提供该船船艏、船尾两台极地低温甲板服务吊机,填补了我国在极地科考重大装备领域的空白。吊机相当于“雪龙2”号的手臂,“为确保吊机在零下50℃的性能,生产时我们采用耐低温超高强钢,提高吊机强度、节省空间占用,但这增加了臂架在冷弯成型和焊接的难度。为攻克难题,我们制作坡口时,增加特殊工艺,保证折弯精度;精心确定焊接参数,满足耐低温超高强钢的超高强性的同时,保持韧性,高质量完成生产任务。”鹿林介绍道。

    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虽然石岛工业的产品已覆盖陆地运输、港口运输及海洋运输领域,但他们没有因此满足,始终向世界先进技术看齐。着眼于创新驱动、合作攻关与产业链协同,石岛工业和国内外多所高校建立技术互动关系——2019年与大连海事大学合作成立技术研发中心,2020年成立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2021年双方研发的国家重点项目“克令吊防晃系统”获大连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目前,该企业正在攻关大连市“揭榜挂帅”技术项目。

    如今,船用起重机主动式波浪补偿与减摇技术、极地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低温技术、海洋平台廊桥稳定技术以及集装箱绑扎系统技术等是石岛工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其中,船用起重机主动式波浪补偿与减摇技术已经开始在我国海工、风电运维等方面得到应用,打破国外对波浪补偿技术和减摇技术的垄断,实现我国海洋工程技术的重要突破。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石岛工业将立足于海洋工程装备与高技术船舶领域,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理念,积极拥抱新技术,锻长板补短板,继续在高端装备领域寻求解决“卡脖子”难题,助力我市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短评

    前路宽阔未来可期 “三篇大文章”越写越精彩

    刘蕴哲

    走进我市企业生产车间近距离观察流水线、生产装置,满负荷的生产状态和产业工人忙生产的劲头令人振奋,科技感十足的生产设备,不断出品的“大国重器”让人目不暇接……这些是数字大连、智造强市建设加速推进的一个个生动注脚。创新驱动、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不断被攻克,“5G+工业互联网”加速赋能实体经济,智能化浪潮正在我市制造业迅猛奔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大连作为拥有百余年发展历史的工业城市,产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雄厚,历史上曾创造了多次“国内第一”。一直以来,工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年1至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工业对全市经济稳增长、稳预期形成了有力支撑。大连要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工业首当其冲。

    新时代号角已经吹响,新征程已经扬帆起航。我市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全力以赴推动结构调整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我市制造业整体实力。奋力推动“老字号”产业数字化蝶变、“原字号”产业全链条延伸、“新字号”产业梯次化培育。前路宽阔、未来可期。大连这“三篇大文章”越来越厚重,越写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