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在深入走访调研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疫情防控体系和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区域防控能力,取得扎实有效进展。

    开箱消杀 国际邮件到手要“过关”

    5月23日9时25分,当日的6份国际邮件送达高新区国际邮件管理中心。国际邮件外包装都经过多个环节的多次消杀处理,但邮件本身是否安全呢?因为涉及隐私,开包检测需经过取件人同意,而这也成为防控“缝隙”。在该中心,所有国际邮件在取件人到手前都需要“过关”。

    9时30分,在宽敞明亮的国际邮件大厅,记者和如约前来取件的市民杨女士一道,隔着玻璃窗,近距离目睹国际邮件到手的全过程。在这里,送货区、拆除包装消杀区、缓冲区、取货区,各区域闭环管理,操作流程严格遵守疫情防控消杀规范。国际邮件抵达管理中心后,首先由快递公司人员送至送货通道,工作人员“无接触”进行消杀,静置15分钟后,再进行分拣,摆放到“凌水邮件”“龙王塘邮件”“七贤岭邮件”等不同货架区。取件人如约来取件时,进入管理中心,首先要进行登记和体温检测。随后来到宽敞明亮的隔挡玻璃前,核对自己的邮件信息。在征得取件人本人同意后,工作人员在拆除包装消毒间内对邮件进行开箱,实施内包装环境核酸采样,然后进行消杀。之后包裹被送到缓冲区静置15分钟,再由缓冲区工作人员二次打包,送到取货区。如此“过关”后,收件人方可签字取货。整个过程大约半小时。

    杨女士说,这是她给9个月宝宝购买的一箱进口奶粉。之前,她购买进口奶粉都是直接接收国际邮件,“原来是自己拿回家开箱,总是不放心,现在有政府统一帮着处理,全过程我都看见了,很安心!”

    5月7日,全市首家国际邮件管理中心在高新区正式运行。至今,这样严谨的流程已成为中心日常。该中心站长徐柏庆告诉记者,截至5月23日10时30分,该中心共经手310件国际邮件,全部获得收件人同意进行开包消杀及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扫码登记 公共场所防控需精准

    为确保发生疫情时能够快速锁定密接人员,实现早发现、早隔离,高新区和有关公司联合,依托辽事通健康码系统,开发了扫码登记系统。全区购置80多台扫码仪,在全区景区、商超、农贸市场、企业楼宇等重点公共场所设置了75个扫码点位,进入这些场所的人员使用健康码扫码后,系统后台就记录该时间点进入场所人员的相关信息。一旦发生疫情,疾控流调人员能够根据后台信息,快速掌握阳性病例在此公共场所的密接人员,为实施管控措施、阻断疫情传播赢得宝贵时间。同时,扫码仪还可以对进场人流量进行监管。“五一”期间,高新区4个主要景区所有入口均安装了扫码仪,旅游部门通过后台即可实时查询各景区人流量数据,如有人流超标行为,可及时处理。

    大数据专班 筑牢疫情“数据防线”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大数据排查是最关键的一环。高新区于去年8月组建的大数据专班,经受住多轮疫情严峻考验。强大的数据信息支撑,为高新区疫情防控筑起强大的“数据防线”。

    以高新区社会管理局、公安分局、各街道办事处、教育文体卫生局和疾控中心为主力、辖区企业广源热力和海创部分人员为数据专干的20人专班,承担着全区重点风险人群的大数据接收、按属地分拨街道、外区数据横传、数据统计汇总等重担。专班数据排查组和数据管控组实行昼夜两班轮值,24小时不间断运转。区公安分局作为后台保障全力处理问题数据,区教育文体卫生局将疫情防控最新政策性文件、域外重点地区汇总表及时传达至各街道并指导落实,3个街道49个社区同步进行管控落实工作。区社会管理局牵头协调电信管理部门开辟绿色通道,为专班配备23台疫情专线专号排查电话,确保信息排查工作顺利进行。

    跑赢病毒,是大数据专班的终极目标。“每一个数据都是一份责任,早一分钟核对清楚,就少一分危险”。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专班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好数据核实、分拨、下沉和管控落实。其中一二级数据须在4小时内落地管控,三级数据8小时内落地管控。5月5日,营口疫情突发,系统紧急下发376条数据,其中一级数据194条,专班迎难而上,倒班休息人员全部到岗加班。区社会管理局干部员工自发加入数据核查工作中,人均日拨打排查电话90多个,齐心协力确保高新区排查任务按时高效完成。

    大数据的核心要义是既快又准,其根基是做好看似简单枯燥却是制胜关键的流调摸排、追踪溯源等基础性工作。耐心拨打每一个电话,对个别不愿意配合的市民做好解释和劝导;从海量数据中逐一筛查整理、核查登记,详细了解重点人员活动轨迹、核酸检测结果、现居住地等相关信息;以敏锐的专业能力,及时分析研判入连高风险地区人员、入境人员、密接次密接人员……正是专班成员每个“枯燥”的日常成就了精准可靠的大数据。为提高大数据的针对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专班每日11时和18时两次统计汇总全区数据排查管控情况,切实把风险隐患摸清楚,把密接、次密接人员找出来,努力让数据跑在疫情发展的前头,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数据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