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科普作为一项长期性、全民性、公益性事业,其稳步推进必然需要全社会长期共同的努力和持续投入,需要各参与主体共同推进,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多元协同的科普投入体系的建构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

    大连海洋科普现状:特色鲜明但面临困难和不足

    大连因海而生,拥海发展,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科普环境和丰富的海洋科普资源。据2020年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科普专兼职人员2000人,科普经费投入上千万元,科普场馆近百个。大连青少年海洋科普教育成果显著,市教育局组织出版了海洋教育系列教材。大连科普海洋特色鲜明,地方特色浓郁。大连海洋科普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也面临着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科普内容陈旧,同质类科普内容重复;科普形式单一,科普形式没有突破;科普对象较少,没有实现科普宽度;科普价值较低,没有实现资源整合。

    多重赋能视角下大连市海洋科普路径探寻

    (一)创新科普内容和形式,增强大连海洋科普活力

    以新内容赋能科普新意义。对于“经远舰”“大连老地图”“抹香鲸”等新科普载体,应及时补充到大连海洋科普内容中来。要通过更新内容提升网络热度,丰富海洋科普内容,扩大科普信息辐射的强度和广度,提高海洋科普宣传力度。

    以新设备赋能科普新体验。依托信息技术建立不同形态的科技信息传播与交流平台,人机互动、模型演示等新型设备应及时更新,吸引“眼球”、提高“粘度”,使科普内容能够最大限度实现立体化展示,增加海洋科普新体验。

    (二)为整合科普资源手段赋能,推进大连海洋科普高质量发展

    为海洋+文创共建赋能科普温度。要增加海洋科普基础设施投入,积极鼓励支持科普创作,增强科普活动吸引力。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的有效途径,将文化创意、文化创作、文化精神相结合,实现趣味性、关怀性与教育性相统一。鼓励海洋科普影视与动漫、科普展览及展品创作,积极利用抖音、视频号、B站等新平台,使科普内容能够最大限度、多层面地实现立体化展示。

    为海洋+涉海企业赋能科普高度。将海洋科普同涉海企业资源进行整合,如在涉海企业现有资源基础上进行海参馆、科学馆的基地设计,既能促进海洋科普工作,又能实现企业自我宣传,增加休闲旅游收入。大连市海洋发展局、大连农业渔业产业集团成立后,更应该注重推动价值共创,以此提升海洋科普工作的社会价值。

    为海洋+新型媒体赋能科普宽度。要加强大连海洋科普基础平台整合,门户网站整合,数据库整合等相关工作,促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效益,形成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良好机制。

    为海洋+科研单位赋能科普深度。加强与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海洋科学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打通从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到科技传播者的通道,引导和鼓励科技工作者承担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双重社会责任,让社会公众有机会了解最前沿的科学知识。加强促进与市科技局、市科协、市自然资源局等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与配合,建立海洋科普联盟,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实现科普资源整合创新、工作队伍协同发力、科普成果共建共享,形成科学—科技—科普共同体,共建大连海洋+科普科学体系,努力营造“人人爱科普,人人爱海洋”的社会氛围。